远处的地头,农民们安详地忙碌着,有条不紊般,把春耕写成了一首诗,一幅画。

    大地解冻以后,高加林就将自己的两部作品从县城邮局寄出。

    掐着日子计算,也快两月有余了。他渴望在巧玲离开之前收到回信。能否采用,他心中没底。不过,万一真的采用了,也能在巧玲走之前给她一个惊喜。

    可是,他一直等啊,等啊!等不来邮差的回信。他已经偷偷去过县邮局很多次,每次都失望而归。

    他的心情非常沮丧,情绪也极端的不稳定。巧玲有些事想跟他讨论,他总是心不在焉地敷衍过去,连老师们都看不下去了。这个冬天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已经听说,已默认了加林和巧玲的情侣关系。而高加林一味地冷淡人家,这怎么也说不过去。有热心的老师私底下告诉他要注意自己对人家的态度,高加林报以诡秘的一笑。

    高加林始终生活在他的个人世界里,对于巧玲的纠缠,他只告诉她一个核心内容:到部队里好好表现,争取在唱歌的路上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把陕北民歌弘扬出去。

    巧玲理解不了他的行为,心里也是异常的烦躁。她知道他是为了稿件的事情忧虑,也不怨他,还反过来劝他安心等待,她相信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就要走了,巧玲有好多话想对他说。她是那么的爱他,那么舍不得离开他。她第一次恋爱,她看得很重。他是她的初恋。可是看他这个样子,她一句话都没能说上,她不知道他是不是也爱她。她只能委屈地找二姐诉苦。

    又是一个周六放学后,巧玲去了巧珍的家。姐夫马栓下地丈量土地去了,他们村也实行了“包产到户”,土地划归农户所有。这段时间,乡亲们都处在兴奋之中,恨不得马上拥有自己的土地。马栓是队长,每天忙得陀螺一般,脚不沾地。

    巧珍闲在家里。她大部分时间是回高家村帮助父母平整土地。至于自己和马栓,最终会分到哪些土地,在哪些位置,还是个未知数。

    其实父母的土地也没有什么好平整的,积雪刚溶解完,土里还储存着大量的水分,人在里面走动,会把土地踩成黏土,不利于耕种。

    回高家村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陪父母。父亲大病初愈,身子还很虚弱。在这节骨眼儿上,巧玲又要离开他们了,不管怎么说,老人是舍不得的。老人年纪大了,想法就多,需要陪伴。她也想好好陪陪巧玲,她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见上。巧玲还暂时替学校给娃们上课,公社已经在物色教师,一旦找到合适的人选,巧玲就不用去学校了。

    可是,她马店村的家也丢不下,圈里的牲畜要饲养,马栓到钟点要回来吃饭。巧珍只能两地来回跑,通常都是忙完自家的,等巧玲放学,姐妹俩一起想跟着回高家村,第二天再跟巧玲一起回马店村。

    今天是星期六,放学早,所以巧玲很早就过来了。

    姐妹俩一起忙着家务事,很自然地共同谈起了高加林。

    巧玲始终想不明白,加林跟她一直保持着一种若远若近、若即若离的关系,她猜不透他。她对他很陌生,他们虽然天天都在一起,巧玲想在二姐这儿获取些答案。二姐跟加林恋爱过,二姐肯定懂他。这样想着的时候,巧玲就忍不住问道:

    “二姐,你说加林是不是不喜欢我?”

    “不会的。傻女子,想啥哩!”

    “那他为啥对我爱搭不理的?”

    “妹妹,慢慢来。爱他就要相信他。你说他经历那么多,心里想法肯定多些,你要给他时间。”

    巧珍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你这一去,最少三年才能回来。三年,你想过吗?他多大年纪了?巧玲,我不知道你爱他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会不会跟二姐当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