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一百八十八期《狍皮套裤》

发布日期:2020-10-15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发展阶段,社会内部尚未形成社会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社会生产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伦春人开始走出森林,从事农耕和工业。


这件狍皮套裤为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乡征集而来,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它长84厘米、宽35厘米,鄂伦春语称“阿木苏”,是“两只不相连的半截裤腿”的意思。狍皮套裤用夏季的狍皮制作,一般用1至2张狍皮制成,制作2至3天,能穿1年以上。狍皮套裤上边为斜口,前长后短,上下缀有皮绳,穿时上端皮绳系在腰间,下端皮绳系在靴靿上,冬季可保护靴鞋不进雪。在套裤上容易折破的地方通常都饰有绣花或贴花,起到增加保护和美感的双重效果。皮套裤具有轻巧、耐磨、防寒、防潮等优点,深受北方游猎民族喜爱。

长期的生活经验使鄂伦春人掌握了各种皮子的特质,他们根据皮质的特性选用兽皮,如不同季节猎获的不同部位的狍皮,可以制作各种不同的衣着:秋冬两季的狍皮毛长而密,皮厚结实,防寒力强,适宜做冬装;夏季的狍皮毛质稀疏短小,适宜做春夏季的衣装;用狍脖子皮做靴底柔软,踏雪无声,便于接近野兽;把整只狍子头的皮剥下来做皮帽,以便伪装捕杀狍子。

鄂伦春猎人个个深谙剥皮技艺,动作娴熟利落,剥一张狍皮快则几分钟,慢的也就十几分钟。每当打到狍子要即刻剥皮,用尖刀将两条前腿的皮由蹄部向上划开,再从咽喉处至后腿胯下沿中线将肚皮剖开;然后一只手拽住肚皮边缘,另一只手握成拳头在皮肉之间用力向里搥,使其分离。就这样,一张狍皮就完整地剥离下来,最后再把皮、肉分别绑在马背上驮回住地。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