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一百零四期《陶甑》
发布日期:2020-06-29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大城子古城址,为唐代渤海国(地方政权)率宾府遗址,而率宾府因境内的率宾水即今绥芬河而得名。遗址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隶属东宁县东宁镇管辖。大城子古城址为一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土岗,由于历年烧砖取土,遗址大部分已被挖掉1至2米。这里曾是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古代城池,城墙内如今是大城子村,古代时有环城的护城河,1991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石碑。

这件陶甑(zèng)系1972年于大城子古遗址内发掘出土,属绥芬河流域铁器时代团结文化遗物,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陶甑为夹砂红褐陶,手制,敞口,平底并穿一圆孔,上腹部有对称的两乳丁状纽。其口径21厘米、底径10厘米、高25厘米。陶甑是和陶釜配套使用的蒸煮食物炊器,陶釜为深腹桶形罐,侈口折沿、长鼓腹、平底,一般将甑坐置于釜口上使用,而甑底部的小孔可使热气流通而蒸熟食物。
当谷物成为人类赖以为生的主食时,人们便迫切地渴求谷物变成真正的美味。早期谷物烹具有陶釜,形态大致类似于今日的砂锅,既可以煮粥又可以烹羹。当人们希望得到口味不同的非流质食物时,便发明出了陶甑。陶甑的形状与盆、钵近似,在底部有圆孔,如同现在蒸笼里的箅(bì)子。陶甑的发明,不仅仅是一种解决吃饭问题的烹饪技巧,它还具有更深层的文化意义,因为蒸食是人类利用蒸汽能的最早实践,也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的一种独到的烹饪方式。
大城子原始社会遗址的文化特征,其陶器均为手制,烧制的火候较低,胎较厚而疏松,以泥质红陶居多,陶色不均,常呈红褐或黑褐色,未见有纹饰者。这些富有特色的生活用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