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九十九期《清代赫哲族鱼叉》

发布日期:2020-06-29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赫哲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东北,属肃慎族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下游沿岸及库页岛等地。目前,赫哲族人主要居住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赫哲族村。赫哲人在历史上称呼很多,包括“黑斤”、“黑津”、“黑金”、“黑哲”、“赫斤”、“赫金”等,凌纯声所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赫哲”作为族称开始广泛传播并被接受。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相信许多人对这几句歌词都不陌生。当这首《乌苏里船歌》的经典旋律响起时,人们不自觉地就会想到赫哲人在碧波荡漾的乌苏里江上张网捕鱼的情景。这首歌真切地反映了赫哲人的生活场景、生活方式。可以这样讲,捕鱼是历史上赫哲人获取生活资料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深刻地影响着赫哲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习俗、文化等。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代赫哲族鱼叉,于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征集,是赫哲人的主要捕鱼工具之一。鱼叉长21厘米、宽12厘米,铁质,鱼叉带有三个尖,每个尖的前端都带有倒刺,保证鱼被叉中后无法挣脱。鱼叉要固定在木棍上使用,抛叉取鱼,十拿九稳。有些时候,人们还会在木棍端系上一条绳索,将鱼叉抛出,叉中远处的鱼之后,拉拽绳索将叉和鱼一起拽回。赫哲人捕鱼技术高超,网、钩、叉,样样精通。在赫哲族人中有一项流传广泛的体育运动——叉草球,即是源于赫哲人的叉鱼活动。

历史上的赫哲人主要以渔猎为主,生活艰苦,资料匮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赫哲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富裕起来,生活稳定,渔猎已经不再是赫哲人赖以维系生存的必要条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