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云”探龙博——第九十八期《人参》
发布日期:2020-06-29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据说,有这样一种能治百病的灵药,它历来被视为“百草之王”,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那么,如此传奇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主产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被誉为“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首的人参。
人参因其根的全貌颇似人形而得名,是中国一级保护植物,有着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在古代曾作为向朝廷纳贡的贡品。其仅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人参喜好生长在阴凉、湿润、昼夜温差大的地方,依靠鸟类传播种子。它的肉质根部肥大,有细密的皱纹,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多须根。主根顶端有一根茎,俗称“芦”或“芦头”。叶为掌状复叶,其数目依年龄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年的6、7月份是采参的最佳时节。这时,“赶山人”手持“索罗棍”,结伴进山,常靠棒槌鸟清脆的叫声引导去寻找人参。据传说,当人们一发现人参时,便会立即大喊“棒槌”,人参就会被“定住”不再逃跑,因此人参还有个特别可爱的土称——棒槌。
在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有关人参的传说在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都有大量描写。它们经常被作为正义和善良的化身,有时是一个穿红兜肚、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有时是一个头簪红花、身着绿袄的美丽姑娘,有时又是一个童颜鹤发的慈祥老人,有时还是射出一缕豪光的北斗星。这些故事虽流传多年,却依然引人入胜,反映了人们对人参的了解、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长久以来,由于采挖人参过度,加上森林资源的减少,野生人参现已几乎绝迹。目前,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浸制及干制两种技术制作的山参、园参标本若干,其中一只野山参长45厘米,皮色凹凸老气,参须甚多,主根左右横向分腿,呈“人”字形,且又粗又短又尖,如鸡腿般,属难得一见的上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