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博珍藏篇之一百四十二:狍腿褥子
发布日期:2020-06-19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的幼年时期都是在兽皮的围裹中度过的。同时,兽皮文化也是与人类接触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化类型,直至今日,像羊皮袄、貂皮衣、獭皮帽等都是这种文化的遗存和具体的表现形式。悠悠千载,岁月流转,人们似乎都不曾忘记这种文化的存在。

这件鄂伦春族狍腿褥子,长180厘米、宽83厘米,征集于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乡,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它为长方形,用狍腿皮缝制而成,拼对花纹古朴美观,褥边镶有黑色熊毛,褥面点缀若干熊毛,是鄂伦春族的床上用品。在冬季上山狩猎时,狍腿褥子是必带的生活用品。狍腿部毛皮由于耐磨损、不易脱毛,隔凉、隔潮,非常适合制作褥子,是鄂伦春族兽皮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鄂伦春人游猎地区极其严寒,住所几乎不密封,取暖方式又极为原始,所以,小孩从呱呱坠地就开始使用狍皮包裹,婴儿襁褓也是用狍皮睡袋。


伴随着农耕文明的演进和养蚕缫丝技术的发展,兽皮服饰逐渐远去,但对于远离中原地区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兽皮仍然是其生活的必需品,在众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至近现代,随着地域和民族范围进一步缩小,兽皮文化及其制作技艺仍被鄂伦春、鄂温克等北方狩猎民族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下来,成为其普遍的生活技能。
茫茫无垠的北国边疆,生生不息的黑土文明,自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融汇成黑龙江地域粗犷质朴的艺术文明,而鄂伦春民族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地域色彩和北国风情的“兽皮文化”是其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它们多元融合、绚彩多姿,是北国浩瀚宇际中耀眼的繁星。
(撰稿/历史研究部辛玮)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黑ICP备09058955号-1 Copyright (c) 2009 hljmus.org.cn 黑龙江省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