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听物 “云”探龙博——第九十五期《鱼形铁铡刀》
发布日期:2020-06-18 新闻来源: 编辑:冯拓菲 蒋 萃 杨 旭

八里城遗址位于肇东市区南46公里处,是黑龙江省境内保存较好的一处金代遗址。城内出土有大量的铁器,可以看出女真族冶铁业的发达,技术也相当成熟。他们用铁制造武器、工具、农具及各种生活用具。由于冶铁业的发达能生产各种适农用具,所以他们的农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了。

八里城遗址出土的有锯、斧、凿、刮皮刀、钳子等手工业工具类共30余件,犁铧、锄、镰、铡草刀、鱼叉等农具类共50余件,还有其他生活用具类共400余件。
这件鱼形铁铡刀,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于1958年12月在肇东市八里城遗址出土。其前宽后窄,刀背弧形,刀面平刃,前部呈鱼上唇状,其下有一圆孔,直径1.5厘米,似鱼眼,为安刀钉用。孔上端有一铁钩,形如鱼须,长4.5厘米、宽1.0厘米。柄部为空心板铁围成,似鱼尾。铁铡刀其形似鱼,造型独特,与金代铜镜多饰双鱼纹同出一种心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铡刀通长76.5厘米、最宽18.0厘米、刀部长61.0厘米、柄长15.5厘米、直径4.5厘米、刀背厚2.0厘米。铁铡刀虽蚀较严重,刃部有残缺,但仍可以想象它当年削铁如泥般的气势。
金代农业生产工具出土的地域之广、种类之多,是金代以前北方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比拟的。从有关史料看,金代以前的东北地区农业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吉林以北地区尤为落后。考古资料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金代以前,这一地区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不但种类少、数量也较少,形制笨重落后。
鱼形铁铡刀充分反映了金代冶铁业发展,为金代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它工作原理虽简单,却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铁器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正是由于女真人掌握并发展了冶铁技术,才使得一个渔猎民族的国力迅速提高,最终发展壮大,并两次入主中原。
地址:南岗区红军街64号 电话:0451-53644151 传真:0451-53622745 邮编:150001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制作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5:30停止发票)
年均访问量:362874人次

黑公网安备 230103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