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冬愣了一下:“这是船?”又去看那张图纸,“可是船也不长这样呀。”

    徐和熙:“造好之前就长这样。”

    荣冬眨了眨眼,眼神懵懂地问:“您要造船吗?”

    徐和熙一时间没有答话。

    大燕朝漕运发达,鸿济线、广渠线、汴河线还有刚刚挖出来的金水线四条水路沟通南北,往西流入中原,往东就是长江三角区,南上北下的货船几乎成了现在来钱最快的路子,苏州徐家也是凭借老太爷当初买下的那个私人码头一跃成为苏州首富的。但是现在内陆四条漕运线被官府和当地富商死死把控,再想分一杯羹难如登天,所以徐和熙一开始就没有把目光放在内陆。

    他的目的是入海。

    大燕漕运发达,但造船技术一直停滞不前,海口通商的事被一拖再拖,直到现在也没听见什么动静,甚至有大批官员

    说,大燕丰饶富硕,地大物博,何必仰赖其他边陲小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赚那些皮毛小钱?于是,拼上性命开发出四条漕运线的先辈被拖老了,只留下这一群安于现状的后辈。

    简直目光短浅。

    且不说那些更远的路线,就说以广州为起始点,横跨大半个印度洋,途经十二个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一旦被开发出来,里面蕴含的经济价值就是再给他们十双手他们估计都算不过来。

    到时候钱也不过是徐和熙躺在床上就会不断进账的数字而已。

    不过,现实永远是残酷的。不管想象中开通了这条海路的前景有多么波澜壮阔,目前——

    买完雪纸,徐和熙全身家当还剩十文。

    再看看人脉,除了一个荣冬基本约等于无。

    那张宣纸上的图纸是他今天等荣冬回来时无聊画的,但纸质实在太差,用来写大字还行,用来画这些精细的线条,稍微一笔没有收住便晕开大半,造船最讲细节,稍微糊了一点,一张图纸就这么作废了。

    徐和熙收回目光:“迟早要造的。”

    荣冬:“哦。”又问,“那这张纸您还要吗?”

    徐和熙:“丢了吧。”

    荣冬点了点头,又不想浪费,于是把这张宣纸也包在了雪纸外边,最后用粗布一裹,放进了墙角的柴篓里。

    第二天,依旧是五更天,荣冬背上柴篓,大摇大摆地从后门走了。

    依旧是城墙根下的那家画铺,荣冬走进去时罗秀才坐在原来的位置,摇头晃脑地看着书,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地问了一句:“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