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校这块辽东当如何支持?”朱大典听完关於机械厂的安排後,便将话题转到了农校上。

    “主要是田地和人力上的支持,农校需要实验田,而且不仅是渖yAn周边,广宁、锦州和辽南也需要农校直管的实验农场,这些农场还得配足够的人力。前期农校的农场可能营收有问题,需要咱们给农场一定的补贴,以支持农场运营。”

    “此事、省里全力支持。农校实验粮种事关长久,培育出好作物,受益无穷,花点财力支持是应当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农业大学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朱大典对此也有些了解。所以他一听这事,便毫不犹豫的表了态。

    好的农种,对农业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哪怕是现在农校培育出的良种,也就b之前的产量增加个一两成,那也是相当可观的。朱大典作为老亲民官,这点意识肯定是有的。

    两人继续讨论了一会後,形成了一个当下最紧要事宜的推进方案。首先是要给农大将实验农场的地方划出来,把人员配齐了,以便农大分校尽快落地辽东。其次就是、赶紧规划确定渖yAn的大型钢铁厂兴建方案,然後派人拿着方案去天津招商和融资。

    天津那地方真有那麽多有钱人的投资人吗?能筹够支持渖yAn筹建冶金工业中心的资金吗?说实话、朱大典有些不信。

    没亲眼见过天津GU市火爆场景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哪地方的疯狂程度。凡是到了GU票交易中心的人,都会被哪场面给震惊到。

    徐天福、到天津立身不久的一名小商人。他还真是个小商人,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竹编生意。生於桐庐地区的徐天福,自小就学会了这门手艺,後来流落到松江後,靠着这门手艺为生。

    前年时、有松江府的人拿着一个外罩长了霉的暖壶,让他给换个竹编的外罩。不成想、一发不可收拾,到後来、他的营生大部分成了给暖壶换外罩,有的大户人家,甚至直接拿着新暖壶,让他将外罩给换了,因为他们觉得徐天福编的外罩b京里配的好看多了,放在家里更T面。

    去年、有京城来的人专门找到他,劝他到京城或者天津做这门营生。他们说:给暖壶换外罩的生意太小了,倒不如去京津当地,直接给新暖壶做外罩岂不是更赚钱?

    话是这麽说,可当时的徐天福却不怎麽动心。京津那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自己单帮过去,能立的住脚吗?直到去年冬上,桐庐老家那边遭了兵祸,被从江西退过来的金声恒的溃兵折腾的不轻,大批老乡和亲族逃到了松江谋生活。

    作为较早在松江立身的人,徐天福成了他们的依靠。可问题是、换暖壶外罩的生意就这麽大,而且大部分老乡和亲友的手艺也一般般,很多主家还看不上他们的活。养活这些亲友,就成了问题。

    怎麽办?想来想去、徐天福决定带着亲友们到京津闯一闯,那里做这项营生的活怎麽着也要b松江府多吧?

    联络了一下之前劝自己上京津做生意的暖壶商人,在他的资助下,徐天福带着二十来个亲友到了天津谋生活。

    到了天津後,一切都算顺利,在那位商人的介绍下,还真接了不少给暖壶做外罩的单子。二十来号人,每天都有活g,像徐天福这样能将竹编外罩玩出花的人,生意更是抢手,不长时间,就将那位商人借的路费和安置费给还清了。

    本来这种接活的生活会继续下去,直到有一天,一个工产系统的小负责人找到徐天福说让他做一百顶竹编的帽盔。

    帽盔没啥难度,徐天福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几天时间做好交了工。然後这事就引草了。找他来做帽盔的g0ng产系统的管事越来越多,直到最後供销社出面,一次几万顶开始订货。因为g0ng产系统的工人反应,徐天福这边做的竹制帽盔,要b别人做的戴的舒服,还耐用。

    一次生产几万顶帽盔,问题不大,无外乎从松江再招些逃难过来的老乡就是了。但是、这里边涉及到一个原料的问题。天津这边并不产优质的竹料,产能小的时候,还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产能如此大的情况下,原料就不容易找了。

    必须要从松江大规模的往过来运!而往来与松江和天津之前的商船,并不会运竹料这种东西,附加值太低了,跑一趟划不来。要想从松江大规模运竹料,办法只有一个,自己雇船专门来运。

    竹料是不怎麽值钱,可雇船运一船的竹料也得近万两银元,毕竟量在哪儿放着。对於徐天福这样刚刚起步的小商人来说,是拿不出来的。做一个暖壶外罩和帽盔,才能赚多少钱?一船竹料,够他做一年营生的消耗了。

    缺钱怎麽办?他找自己熟悉的几位暖壶厂商,看能不能借点钱,先将原料的问题给解决了。可生意人,永远都是路上的钱b兜里的钱多,一下子拿几千两银子,还真是费事。不过他们却说有办法帮着解决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