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先生来的可有点迟了!”

    大营门口,朱由检和宋应星兄弟刚一见面,就说了这样一句埋怨的话。

    宋氏兄弟互相看了一眼,赶紧准备跪拜请罪,不料被皇帝赶紧上前拦住了。

    “两位国士远道而来,朕当不起这样的大礼。来、咱们赶紧进营,营里准备的午膳都快凉了。”说完不由分说的就拉着宋氏兄弟往一号皇墅走去。

    今天应该是朱由检来到大明后,心情最好的一天。终于见到了明末自己后世记忆中最有名的名人,这种激动的心情,别人很难理解。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见到了一个熟人的感觉。

    明末名君臣将领多不胜数,但要论超越时代的人物,还真得是眼前的这位宋先生莫属。他的名字不光是存在于篇幅有限的明末历史中,他是正儿八经的历史名人。薄薄几百页的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上,他是的功绩是专门有段落描述的,这份殊荣现今这天下还真没别人可享。这比明史上有个传之类的,可重要的多。

    实话说,宋应星的形象和后世他的画像略微有些像,都很清瘦。不过总得来说,画像和本人还是差距比较大。

    到了别墅后,朱由检赶紧让人传膳上菜,并让宋氏兄弟和自己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两位先生不要拘谨,此处不是大内,尽可以随意一些,在此间咱们不是君臣,而是知友,由检请两位先生来京师,是有很多学问要请教。”

    皇帝的这番话说的宋氏兄弟更惶恐了,听过皇帝礼贤下士的,可从没听过皇帝在臣下面前用自己的名来自称的。再说他们两兄弟也不是朝中重臣,甚至连进士都不是,怎么能当起这样的恩遇。

    不过圣意难为,他们还是战战兢兢的和皇帝在一个桌子上吃过了午饭。

    等午饭用完后,朱由检吩咐人将餐具撤了之后,才开始正式的谈话。

    “元礼先生、此次召你进京是想让你在户部挂一个清吏司郎中的职务,然后知密云县。密云县,是京畿门户,且今年以来宫中在县内设了厂务区,还开了榷场,并在其境内大修铁道。可以说此县现在是国朝重地,朕这才不得不派先生这样的干吏去密云主持大局。”

    “臣叩谢龙恩!只是陛下、臣到了密云后户部这边的差事还有无牵扯?”

    “户部这边先生主要是挂个名,当然还是要理点庶务的。宫中在密云的厂务将解一成的纯利入户部太仓库,到时候会交由先生来完成交割。”

    听了皇帝这番话,宋应升头有些大。宫中的厂务,让自己去收税。这不是拿着鸡毛当令箭,难为人吗?弄不好会两头得罪人,户部和宫里都会埋怨他。

    “先生估计会感到为难,不过朕已经有妥善安排。宫中厂务的账目,由新成立的监理司衙门全程监理,所缴之税,监理司衙门会定期代征然后直接转拨到先生这边。先生只是负责勘验一下账目,若是有余力再安排人核实一遍即可。”

    “如此、臣这差事倒是会轻松不少。”

    “先生到密云之后,朕有以下几点要交代,一是所有涉及朝廷法度的事,只要是在密云境内,都由先生来处置,包括宫中的厂务、以及修铁道和开榷场的朝中勋贵和朝中官员,一律遵循属地治理的原则!二是先生凡事都得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处事,不能因为他们是宫中出身、或者是勋贵出身而有区别对待。这是有两个意思,首先是不能偏袒他们,但也不能为难他们。将他们当平常官员和百姓对待即可。朕既怕他们仗着宫中的权势而在地方上为非作歹,但又怕他们被人刻意针对横加掣肘。此前南方就有些不明事理之人刻意针对宫人,以为民请命的幌子,行谋私利之事。”

    说道此处,朱由检有意停顿了一下,喝了口茶,让宋应升消化了一下信息后,继续开口说道:“第三是让先生去密云主要目的不是来监督厂务,而是要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帮助厂务做大做强。国朝的一些非坏既蠢的文人官员,认识不到工商之利,蛮横干涉工商发展此为大忌。天下之事,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这一点先生要认识清楚。对工商之益,长庚先生应该有大见识,完了先生可以和长庚先生多做交流。朕对密云的厂务是有大期许的,这也是朕破眼前之乱局的关键之处。如今天下之乱局根源何在?表面原因有很多,但内里是南北物产失衡,天下之财过分集中在了士绅之手,而国困民贫!天下真没钱吗?江淮的盐商、江浙的士绅,闽地的海商,那个不是骄奢淫逸,钱财无数?天下士绅的地窖里,藏的银子怕是也不会少。可如何破局?朕和朝廷不能做强盗,强抢横掠。依工商之手,聚天下之财,则国能富、民能安、士绅也能受益。北地地贫,相对来说在工商上用力,要比农事上用力出产更大。这是朕的苦心,望先生能够助我。”

    对宋氏兄弟说的这番话,是朱由检近一年来对大明乱局深思后的最终感悟。大明表面上乱起在辽东和西北,可横源就两条,一个是南北发展失衡,另外一个是收入分配方式过分向士绅集团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