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省市县三地党委宣传部,三地电视台,派人来了夹川进行采访。
因为外婆行动不便,糖酒公司党高官,宿舍四楼关婷婷他老爸关大斌,把公司会议室腾了出来,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了那里。
会议室里支起了灯光和摄像设备,工作人员的外头,围了一堆吃瓜群众。
本来是应该清场的,但是周至说外婆没有见识过这样的阵仗,会紧张,有熟人围着就会放松得多。
最终经过协调,在外婆卡了几次之后,省台导演还是同意了吃瓜群众进场。
果然,这么一来,外婆那边在周至的引导下,访谈就变得顺畅多了。
华玉良在导演旁边脸色铁青,自己在这里守着,也成了吃瓜群众围观的一员,还不知道今晚会传成什么样呢。
周至的两篇文章都具有时代教育意义,有周至的保驾护航和两天里边的“悉心辅导”,外婆这回,倒是没有如黔省组织部来那次一样,让美女大主持人下不来台。
遇到有什么觉得不好组织语言的地方,外婆就会来上一句:“乖孙晓得,让他来说,比老婆子说得明白”。将包袱直接丢给周至。
外婆那边简单,其实就是露个脸,自有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新发现的文物来润色丰富。
接下来就是对周至的单独采访。
虽然后面那篇小说还没有登,但是省宣传部都出面了,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采访的内容分几个方面。
第一周至同学才高一,这样的创作能力是如何来的?
第二周至同学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会在自己外婆的身上挖掘素材,最后形成作品?
第三周至同学写这两篇的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传递给大众什么样的信息?
第四周至同学有什么样的理想,今后会如何坚持自己的这个理想?
其实明眼人一看,这就是如今宣传最传统的套路,大纲都是现成的。
不过周至也没打算跟着套路走,或者说,将套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比如谈到创作动机的时候,周至同学是这样表达的。
“当听到外婆讲述完当年的故事,我受到的冲击,其实是非常大的。
因为外婆行动不便,糖酒公司党高官,宿舍四楼关婷婷他老爸关大斌,把公司会议室腾了出来,将采访地点安排在了那里。
会议室里支起了灯光和摄像设备,工作人员的外头,围了一堆吃瓜群众。
本来是应该清场的,但是周至说外婆没有见识过这样的阵仗,会紧张,有熟人围着就会放松得多。
最终经过协调,在外婆卡了几次之后,省台导演还是同意了吃瓜群众进场。
果然,这么一来,外婆那边在周至的引导下,访谈就变得顺畅多了。
华玉良在导演旁边脸色铁青,自己在这里守着,也成了吃瓜群众围观的一员,还不知道今晚会传成什么样呢。
周至的两篇文章都具有时代教育意义,有周至的保驾护航和两天里边的“悉心辅导”,外婆这回,倒是没有如黔省组织部来那次一样,让美女大主持人下不来台。
遇到有什么觉得不好组织语言的地方,外婆就会来上一句:“乖孙晓得,让他来说,比老婆子说得明白”。将包袱直接丢给周至。
外婆那边简单,其实就是露个脸,自有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新发现的文物来润色丰富。
接下来就是对周至的单独采访。
虽然后面那篇小说还没有登,但是省宣传部都出面了,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采访的内容分几个方面。
第一周至同学才高一,这样的创作能力是如何来的?
第二周至同学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会在自己外婆的身上挖掘素材,最后形成作品?
第三周至同学写这两篇的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传递给大众什么样的信息?
第四周至同学有什么样的理想,今后会如何坚持自己的这个理想?
其实明眼人一看,这就是如今宣传最传统的套路,大纲都是现成的。
不过周至也没打算跟着套路走,或者说,将套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比如谈到创作动机的时候,周至同学是这样表达的。
“当听到外婆讲述完当年的故事,我受到的冲击,其实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