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七章倒计时
第二天,安毅在乌拉尔斯克以西五十公里的奥布希塞尔特丘陵,再次见识到了相同的壮观的一幕。
据黄应武介绍,两个集团军共六个师,分布在三百公里的战线上,类似的小山将修建一百个,每三公里就有一座类似堡垒一样坚固的水泥山,这样浩大的工程,对钢材和水泥的需求是极为巨大的,好在苏联在乌拉尔斯克也有一座年产钢五十万吨的钢铁厂,同时乌拉尔斯克依托方便快捷的铁路,后方的钢铁和水泥可以源源不断地送到,因此整个工事的抢修还是很快的。
巡视完防线,一行人来到后方一个三百多米高的山岗上俯瞰。看到远近连绵一片的壮观劳动景象,安毅笑着向黄应武打趣:“鹦鹉,你这个政治部主任当得不合格啊,你不觉得少了一些东西吗?”
黄应武耸耸肩:“文工团嘛,可是你都把她们留在蒙古了,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又不是魔法师,手一动就变出一些活蹦乱跳能歌善舞的姑娘出来......”
安毅瞪了黄应武一眼:“胡说,谁说只有姑娘们来了才能鼓舞士气?我相信你住院期间和接手总政治部副主任工作后也看了抗战以来我们的经验汇总,难道你忘记我们在上海的经验了吗?这条防线上,起码应该安装九百个高音喇叭,工作时可以放一些鼓舞人心的音乐,鼓励军心士气,然后播报一下抗日新闻,讲解一下国际大势,这样不是照样能起到文工团的作用吗?等到作战时,就对老毛子展开攻心作战,可谓一举多得!这里是战区,一门心思想着女人们到前线来慰问演出,亏你说得出口!”
黄应武脸色通红:“对不起,是我疏忽了,整天忙得晕天晕地的,根本没想到那么多,我回去后马上就办理此事。”
安毅点点头,又道:“还有,这条防线后面,应该再修几排铁轨,我们在这里布置两到三列装甲列车,关键时刻,用列车炮轰他狗娘养的。在铁轨后面,再布置两到三个装甲旅,关键时刻,对敌人实行反突击。我就不信,如此严密的防守体系,苏联人还能突破过来!”
黄应武连连点头,随即为难地说:“后面这两条都不是我能做主的,得老大你来帮忙解决才行!”
安毅道:“装甲部队暂时没有,所有的精锐已经调到了南线,他们得配合远东军尽快消灭盘踞中亚境内的苏军,不过装甲列车我可以想办法帮忙解决......嗯,回头我就向远东方面订购,远东截留了不少苏联人的火车头,只需安装好装甲和火炮,便可以投入使用,估计一个月内就可以搞定。看来得加快工兵调动的速度,否则无法按期完成防御工事和铁路的修建。”
黄应武大喜过望:“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我相信有了这么多举措,等到苏联人发起进攻的时候,会大吃一惊的。”
安毅从望远镜里突然看到工地上许多哈萨克族人在用骆驼帮忙运送土石,把望远镜递给黄应武,奇怪地问道:“怎么会有哈萨克人?你们就不怕中间混入苏联人的奸细?”
黄应武笑道:“不怕不怕,我们实行分田到户的政策后,还减免了税收和公粮,在哈萨克各族中引发轰动,几乎每一个人都对我们感恩戴德,发誓要与我们一起抵御残暴的莫斯科政权的欺压。苏联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我们几乎没花费多少气力,就建立起了从基层到军管会的各级政权组织,民众保卫革命成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拖家带口支援前线,主动加入到我们的工事构筑活动中来!”
安毅高兴地说:“好啊!土地政策果然是打开哈萨克斯坦的一把金钥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很理想,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嘱咐民运总队的干部,民族问题无小事,以后发现任何有可能导致民族纠纷的矛盾,都必须上报军管会,其中的优秀经验要向全军进行推广!”
安毅的机要秘书梁子华中校骑着马匆匆而来,在山脚下翻身下马,快速攀援上山,来到堵在路口冷静观察环境的沈凤道身边,递给他一封电报,沈凤道收下后并没有看是什么内容,挥挥手示意梁子华离去,待安毅和黄应武说完话,才走到安毅身边,递给他电文。
安毅看完后神色古怪,把电文塞到沈凤道手里:“老沈,鹦鹉,你们也看看吧!”
黄应武凑到沈凤道身边,看了几眼,异常兴奋:“老大,这是好事啊!吴庭艳秘密出使欧洲进行外交努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可喜可贺!”
沈凤道看到后心中也是一阵欢喜,但抬起头看到安毅微蹙的眉头,奇怪地问道:“怎么,你对德国、意大利建交好像不太开心?”
安毅苦笑道:“照理我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毕竟有两个主权国家愿意承认南华并与我们建交,我们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应该感到骄傲自豪才是!可是,德国和意大利是目前欧洲不确定因素,是两个大火药桶,未来挑起世界大战的必然是这两个国家,若是与德意走得太近,甚至被拉上德意轴心,那就麻烦了!不过,现在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黄应武安慰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建交和选择阵营是两回事,我们需要的只是国际社会的承认。说不一定德意这一承认,会带来连锁反应,使得中立国家纷纷与我们建交,等到超过一定数量的国家承认我们,我们就占据主动了,若是美国再闻风而动,那么我们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安毅点点头:“希望如此吧。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很快德意会派出外交人员到新京,吴子良会进行妥善处理,我们现在只需把中亚的战事打好,就是对南华外交工作最好的支持!”
第二天,安毅在乌拉尔斯克以西五十公里的奥布希塞尔特丘陵,再次见识到了相同的壮观的一幕。
据黄应武介绍,两个集团军共六个师,分布在三百公里的战线上,类似的小山将修建一百个,每三公里就有一座类似堡垒一样坚固的水泥山,这样浩大的工程,对钢材和水泥的需求是极为巨大的,好在苏联在乌拉尔斯克也有一座年产钢五十万吨的钢铁厂,同时乌拉尔斯克依托方便快捷的铁路,后方的钢铁和水泥可以源源不断地送到,因此整个工事的抢修还是很快的。
巡视完防线,一行人来到后方一个三百多米高的山岗上俯瞰。看到远近连绵一片的壮观劳动景象,安毅笑着向黄应武打趣:“鹦鹉,你这个政治部主任当得不合格啊,你不觉得少了一些东西吗?”
黄应武耸耸肩:“文工团嘛,可是你都把她们留在蒙古了,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又不是魔法师,手一动就变出一些活蹦乱跳能歌善舞的姑娘出来......”
安毅瞪了黄应武一眼:“胡说,谁说只有姑娘们来了才能鼓舞士气?我相信你住院期间和接手总政治部副主任工作后也看了抗战以来我们的经验汇总,难道你忘记我们在上海的经验了吗?这条防线上,起码应该安装九百个高音喇叭,工作时可以放一些鼓舞人心的音乐,鼓励军心士气,然后播报一下抗日新闻,讲解一下国际大势,这样不是照样能起到文工团的作用吗?等到作战时,就对老毛子展开攻心作战,可谓一举多得!这里是战区,一门心思想着女人们到前线来慰问演出,亏你说得出口!”
黄应武脸色通红:“对不起,是我疏忽了,整天忙得晕天晕地的,根本没想到那么多,我回去后马上就办理此事。”
安毅点点头,又道:“还有,这条防线后面,应该再修几排铁轨,我们在这里布置两到三列装甲列车,关键时刻,用列车炮轰他狗娘养的。在铁轨后面,再布置两到三个装甲旅,关键时刻,对敌人实行反突击。我就不信,如此严密的防守体系,苏联人还能突破过来!”
黄应武连连点头,随即为难地说:“后面这两条都不是我能做主的,得老大你来帮忙解决才行!”
安毅道:“装甲部队暂时没有,所有的精锐已经调到了南线,他们得配合远东军尽快消灭盘踞中亚境内的苏军,不过装甲列车我可以想办法帮忙解决......嗯,回头我就向远东方面订购,远东截留了不少苏联人的火车头,只需安装好装甲和火炮,便可以投入使用,估计一个月内就可以搞定。看来得加快工兵调动的速度,否则无法按期完成防御工事和铁路的修建。”
黄应武大喜过望:“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我相信有了这么多举措,等到苏联人发起进攻的时候,会大吃一惊的。”
安毅从望远镜里突然看到工地上许多哈萨克族人在用骆驼帮忙运送土石,把望远镜递给黄应武,奇怪地问道:“怎么会有哈萨克人?你们就不怕中间混入苏联人的奸细?”
黄应武笑道:“不怕不怕,我们实行分田到户的政策后,还减免了税收和公粮,在哈萨克各族中引发轰动,几乎每一个人都对我们感恩戴德,发誓要与我们一起抵御残暴的莫斯科政权的欺压。苏联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我们几乎没花费多少气力,就建立起了从基层到军管会的各级政权组织,民众保卫革命成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拖家带口支援前线,主动加入到我们的工事构筑活动中来!”
安毅高兴地说:“好啊!土地政策果然是打开哈萨克斯坦的一把金钥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很理想,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嘱咐民运总队的干部,民族问题无小事,以后发现任何有可能导致民族纠纷的矛盾,都必须上报军管会,其中的优秀经验要向全军进行推广!”
安毅的机要秘书梁子华中校骑着马匆匆而来,在山脚下翻身下马,快速攀援上山,来到堵在路口冷静观察环境的沈凤道身边,递给他一封电报,沈凤道收下后并没有看是什么内容,挥挥手示意梁子华离去,待安毅和黄应武说完话,才走到安毅身边,递给他电文。
安毅看完后神色古怪,把电文塞到沈凤道手里:“老沈,鹦鹉,你们也看看吧!”
黄应武凑到沈凤道身边,看了几眼,异常兴奋:“老大,这是好事啊!吴庭艳秘密出使欧洲进行外交努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可喜可贺!”
沈凤道看到后心中也是一阵欢喜,但抬起头看到安毅微蹙的眉头,奇怪地问道:“怎么,你对德国、意大利建交好像不太开心?”
安毅苦笑道:“照理我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毕竟有两个主权国家愿意承认南华并与我们建交,我们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应该感到骄傲自豪才是!可是,德国和意大利是目前欧洲不确定因素,是两个大火药桶,未来挑起世界大战的必然是这两个国家,若是与德意走得太近,甚至被拉上德意轴心,那就麻烦了!不过,现在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黄应武安慰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建交和选择阵营是两回事,我们需要的只是国际社会的承认。说不一定德意这一承认,会带来连锁反应,使得中立国家纷纷与我们建交,等到超过一定数量的国家承认我们,我们就占据主动了,若是美国再闻风而动,那么我们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安毅点点头:“希望如此吧。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很快德意会派出外交人员到新京,吴子良会进行妥善处理,我们现在只需把中亚的战事打好,就是对南华外交工作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