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的一部微电影。

    这个《四口之家》,指的居然是一只猫妈妈和三只小猫。

    影片开头是两个演员在窗边看来看去,借他们的口来描述猫的生活。

    比如“你看,那是猫妈妈在教它们怎么捕食”,“黑色的那只太淘气,被猫妈妈吼了”之类的。

    短短几分钟,微电影讲述了这四只猫的故事,它们是徘徊在某个小区的流浪猫,演员则是这个小区的居民,大家相处和谐,猫猫们就吃着百家饭长大。

    放映完毕,评委们表情各异,一时都没有开口。

    “创意很棒啊。”曲楠感叹。

    能想到这种模式的“家庭”和“教育”,他是做不到的。

    “评委老师怎么都不讲话?”

    “在想有没有跑题吧……大概。”组里的另一个化妆师说。

    她们这些实习生都看出来了,评委没道理发现不了。

    “我觉得还好啊。”柳叶道,“喜剧也不是一定要搞笑吧?HE就好啦。”

    “不……”曲楠犹豫道,“像《四口之家》这种,可以分类为轻喜剧或文艺片。”

    严格来讲,“喜剧”的核心内容就是“笑”,手法要夸张,结构要巧妙,台词、表演都要惹人“笑”,既要“笑”角色的性格,也要“笑”表演上的滑稽,而这两者其实是带有嘲讽意味的。

    嘲笑丑的、荒唐的,从而进一步烘托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

    虽然《四口之家》的创意很好,但在契合关键词上,真的很难给出高分。

    这一轮,第十组的作品总分不高,而导演邵清龙的个人分数则参差不齐,曾欣慧琴直言他“耍小聪明”,岳阳却觉得不必把“喜剧”的定义框得太死,最后平均下来拿了75分。

    同时再一次的,有邵清龙在的小组,演员的分数都不高,因为实在是没什么发挥的空间,上轮好歹还是主角,这次戏份都给猫了,所有演员都是过客,有的甚至仅仅作为背景板出现了几秒钟。

    演员里有的愤愤不平,但也有不少竟是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估计想的是“反正大家都差不多,好不到哪去也坏不到哪去”。

    接着,下一组复刻了一个很火的喜剧小品,添加了一些新梗,借着作品本来的受众度和精彩之处收获了还不错的反响。

    朱子疏略略批评了一下他们的“半拿来主义”,但看在这组都是演员,没有一个导演和编剧的份上,还是网开了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