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袁浩滔滔不绝的开始讲述关于痒的问题呢

    人们为什么怕痒?

    大人给孩子擦澡时,不少孩子会痒得“格格”地笑起来。然而,假若他自己擦澡,就没有痒的感觉。还有,别人用手指在你腋下轻轻搔几下,你也会因痒而笑;但自己轻搔腋下,也并不产生什么痒感。

    可见,痒与心理因素有关。自己擦澡和呵痒时,即使碰到了敏感区,由于思想上已经有了准备,大脑对痒的兴奋刺激已经降低,当大脑觉得自己在“戏弄”自己,用不到防范和“害怕”时,就感觉不到痒了。

    但人的确是有痒感的。通常,我们的腋窝、腹股沟、脚底心等几处对痒最敏感。原因是,这些地方都属“非暴露区”,平时受到抓搔刺激的机会很少,加上这些部位的皮肤感受器又比较丰富,两相结合,所以对痒的感觉就敏锐多了。但也有一些在鼻毛、睫毛、嘴唇等处最怕痒,腋窝和脚心为其次。

    美国有人用羽毛和棉花对500名大众和孩子搔痒,发现有将近一半的人较怕痒。根据调查,新生儿根本不怕痒,4岁左右最怕痒,感情丰富的人也比较怕痒。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痛和痒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刺激重,则痛;刺激轻,则痒。但近来的研究者却说,痒觉与痛觉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搔抓虽可止痒但不能止痛,吗啡可以止痛却能引起痒感。

    由于至今尚未发现痒与健康有任何重大关系,所以,专业人员对它的研究也就少了,关于它的机制和作用,人们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当然,袁浩也是看过相关书籍的,所以才杂七杂八的说了这么多,张辉听完后眨了眨眼睛说:“我不改了,怕痒证明我感情丰富,我喜欢感情丰富的人。”

    丛燕点点头:“感情丰富,就是说接纳感觉,相信感觉,这类人从小得到父母的关爱比较多,内心深处对环境和他人有一种安全感、信赖感。因此他们不会在内心深处畏惧环境和他人,乐于接纳环境和他人。因为环境和他人总会引发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是陌生的感觉,这类人相信,即使感觉是陌生的,自己也不会受伤害,因此他与感觉之间有了直接的联系,感觉就丰富。我觉得这样子挺好,张辉,继续你和我的怕痒生活,不要改了。”

    蓝雪月皱着眉说:“我不怕痒证明我理性?可是我不喜欢太理性的人啊!”

    袁浩摸着下巴说:“理性的人,多是些排斥感觉的人,这类人从小缺少安全感,对环境和他人有很深的不信赖,他们喜欢各种理论,用以解释生活,其实是用理论来控制生活,因为他畏惧陌生的感觉,害怕被陌生的环境和他人“吞噬”。用简洁有力的理论来掌控一切,以免生活失控,手足无措。月儿,我觉得你不属于理性的人。”

    蓝雪月点点头:“我也这么觉得!所以,怕痒证明不了自己是什么人,那只是一个控制力的问题。”

    张辉刚想反驳,丛燕双臂交叉:“好了,这个话题到此为止,就为了一个痒,我们费这么多时间干嘛?咱能说说正事吗?”

    蓝雪月回头看丛燕:“什么正事?”

    “正事很多,我们后天就要启程了,火车票虽然买了,但是票是伊图里河到北京的通票,我们还要到哈尔滨转车。那个……从咱们这到伊图里河是坐火车还是大巴,你们定了吗?这段路的票还没买呢。”

    袁浩一拍脑袋:“怪我怪我!这事给忘了,如果坐火车,从咱们这到伊图里河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多,可是我们去北京的火车是下午三点多,如果我们坐火车不但要早起,还要在伊图里河等上七个小时,还是放弃坐火车吧?”

    蓝雪月点点头:“同意,早起赶火车又冷又困,难受死了。那……我们坐大巴?”

    袁浩皱着眉说:“大巴从我们这里发车一天两趟,上午十点和下午两点,我们坐上午那趟时间倒也合适,可是大巴里空气不好,又很颠簸,我怕月儿会晕车。”

    蓝雪月听完也不禁皱眉:“我也怕晕车,再吐到车里就不好了。”

    张辉出主意:“晕车主要是车里空气不流通,月儿,你可以把橘子皮放在鼻子前一直闻着,这样空气中难闻的气味你就闻不到了。”